• 今年或将是最后一个“名副其实”的双11了

    热点聚焦 2023-10-27
    转眼间又至双11,距2009年首届双11已然走过14个年头。14年之于一档营销活动而言不仅代表着成熟,更意味着将迈入“暮年”,更何况这还是在当下这个不断加速的时代与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领域了。所以,我们不免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但这个问题不止是在问双11,更是在问电商,或许它已走到真正的分岔路口前,可答案不是简单的“向左走、向右走”,而可能是“生存”或者“消亡”。01风起于青萍之末正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开始时总在青萍草头上轻轻飞旋,继而变为劲猛彪悍的大风,席卷万物。凡事皆有个缘起,继而不断发展,用古语讲即有个“渐”,如“春、夏、秋、冬”四季轮转,不会一蹴而就,而是逐渐由春而夏、由秋而冬。所以为何包括我在内的越来越多人开始产生一种愈发强烈的预感:电商的好日子是不是快到头了?今年9月27日,印尼贸易部宣布包括Tik Tok在内的社交平台不得从事电商服务,且仅给出一周时间作出调整。10月4日,Tik Tok关停在该国市场的电商业务。为何印尼执意要关闭直播电商?其总统佐科给出了理由,他的讲话大意如下:技术发展应该创造新的经济潜力,而不是扼杀现有的经济。他认为,直播电商平台把大量的消费能力吸引走了,导致实体店倒闭和失业人口增加,最终由政府来承担责任。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来制止这种现象。他甚至在公开电视讲话中尖锐指出:“一件衣服只卖2.5元人民币,简直是掠夺性的定价。”所以我们不禁要问两个问题:1、电商之于整体经济究竟利弊几何?2、若印尼总统所言非虚,那么我国电商未来又将何去何从?这不仅关乎实体经济,更关乎电商的未来命运,值得深思。02电商的利弊电商无疑创造了新的经济潜力,但是否对现有经济也产生了冲击和影响?经济学有言:社会的发展源于分工的不断细化。因为分工的细化创造出大量的就业岗位,更多的就业岗位供给使大众皆有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来源,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来源使大众敢于消费、甚至透支消费,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失业率越低、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社会发展更快、更稳。但反观电商,其核心利器在于“价格”,可它们为何能给出实体根本难以企及的低价?很简单,套用一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即消灭了中间商,可中间商是什么?中间商正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标志与产物,如此价格确实极大地打下来了,因为相当于“前店后厂”,可结果呢?这不由让我想起,电商在我国极速发展之时,一位英国老爵士在听到一位国人以此为荣时的“自问自答”,他是这样讲的:“请问,您有没有想过:互联网不是你们中国发明的,电商也不是你们发明的,但为什么发明它们的国家却在有意控制它们的发展,是我们傻吗?”“之所以我们限制电商发展,是因为它会冲击线下实体,尤其临街商铺,而一个商铺即代表着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如果把它们冲垮了,那么意味着大量中产阶级家庭的破产。所以必须要对它们进行限制。”03中国电商发展的几个预判时间是最好的答案,因为唯有它会揭开一切的真相,如今已给出了答案:·电商确实能刺激消费,但它可能会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式的刺激;·电商确实可以帮助一些人赚钱,但那“一些”却可能是极少数人;·电商确实可以增加消费(数)量,但可能是透支式的增加,即“寅吃卯粮”。无论实体再怎么转型,再怎么错位,其前提都在于“有流动性”,即“大众手里有钱、且是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故而才敢消费”,如果“流动性枯竭了”,即便实体全部是线上无法替代的餐饮、娱乐了,又有何用?谁去消费?谁敢消费?都不消费了,服务业服务谁去?零售业零售给谁?所以,印尼的做法无疑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电商可以发展,但不能以实体为代价;价格是竞争利器,但不能以消灭有益中间商为代价乱挥价格屠刀;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在于稳定,稳定基于大众的稳定、大众的稳定基于稳定的工作与收入来源,如若基础不稳,即便我国电商称霸世界又有何益?按如今电商逻辑,分工有三即可——工厂、电商平台、消费者,如此社会就业岗位则主要为二——工厂工人、电商平台员工,试问如此就业结构,之于14亿人口大国意味着什么?所以,你只要再看看周边即可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了直播大潮之中,为什么?综上,笔者做出如下预判:1、电商未来可能会被限制,至少会越来越规范。2、“无序竞争”将被全面规范,价格不能再是核心,盲目的价格战也不可取。大门一旦打开、就很难再被关上,所以电商不会消失,只是不再会像如今这么“强势”发展,且会愈发成为实体的配套、辅助、手段,“渠道”属性将被不断弱化。历史与现实已反复证明——什么才是基础与根本?实体经济。所以“珍惜”这个双11吧,这或将是最后一个名副其实的双11了。新闻来源:联商网
  • 沉寂十余年,无糖茶终于等到了它的时代

    热点聚焦 2023-10-26
    前几年,气泡水占据了便利商店里大部分的饮品货架。而今年,即饮无糖茶走进人们的视野。 回看农夫山泉近几年的业绩情况,以东方树叶为代表的即饮无糖茶营收及占比都在不断上升。中期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农夫山泉茶饮料为其创造营收52.86亿元,已超2020年和2021年全年水平,占比达25.8%。从三得利到东方树叶,再到燃茶、让茶、纤茶等,无糖茶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7-2022年,含糖茶已走进低速发展阶段,而无糖茶则保持着7.9%的增速,预计2022-2027年CAGR达10.2%,正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即饮无糖茶,终于等到了它的时代。01即饮无糖茶的成长之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正处于含糖茶饮料发展正盛的阶段。成立于1993年的品牌旭日升凭借其“冰茶”概念吸引市场,“旭日升红茶饮料”和“旭日升绿茶饮料”迅速增长。彼时,我国尚未推出属于自己的无糖茶品牌,而日本的瓶装无糖茶市场已经发展至兴盛阶段。1997年,三得利凭口号“超越水的新一代饮料”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但当时消费者对于无糖茶的接受度普遍偏低,三得利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2004年6月,统一正式将「茶里王」推向大陆市场,主打清香低糖绿茶、纯正无糖绿茶两种口味。彼时,市面上除了日本来的三得利乌龙茶,还鲜有其他无糖茶品牌。(来源:茶里王天猫旗舰店)统一对茶里王“寄予厚望”。不仅打出了“感觉就像现泡”的营销口号。更是通过“高调支持广州申亚、一元悬赏寻找茶里王”等宣传手段,帮助茶里王快速树立起了市场认知。然而,茶里王在大陆市场只生存了7年,2011年以退出市场告终。2010年至2014年是中国无糖茶市场的试错期,众多企业纷纷入局,强调回归“茶之本味”,主打原叶泡制、0糖、0添加等特点。2010年,可口可乐和雀巢推出原叶茶;2011年,天喔茶庄推出「天喔金」;2012年,康师傅推出「本味茶庄」。在这个阶段,大多品牌都以失败退场告终。然而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在茶里王退出市场的同年,农夫山泉从统一手中接下了行业的接力棒,推出品牌「东方树叶」,成为了无糖茶的中坚力量。(来源:农夫山泉官方公众号)2015年至2018年,随着“健康饮品”的概念逐渐深入,市场悄悄发生了一次转型。无糖茶饮料被赋予功能性,将消费人群细分至追求减肥、养生的年轻人。2016年底,元气森林推出「燃茶」,其在元气森林2019年的销售额占比近30%;2018年,东方树叶逐渐修正产品定位为减肥饮料,走年轻化路线,从包装和产品无糖特性上引导消费者。随着众多企业的不断摸索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无糖茶最终在2018年迈进快速成长期。2018年,可口可乐无糖茶「淳茶舍」,含玉露绿茶、玉幕红茶、铁观音乌龙茶等系列;2018年底,娃哈哈推出「安化黑茶」和「一茶」,包括安化黑茶、茯砖茶、普洱茶;(来源:娃哈哈官方公众号)2019年,茶里王改头换面重回内地市场;2019年,可口可乐带来日本进口的绫鹰绿茶,主打“清新自然,就是好茶”;2019年,怡宝推出「佐味茶事」无糖茶;2020年,银鹭推出无糖茶品牌「山云茶画」,聚焦都市白领人群,定位“手边名茶”;(来源:银鹭官方公众号)2020年,新兴无糖茶品牌「让茶」成立,并在2021年推出了纯茶系列,把宣传重点放在“0负担”。尽管品牌们的体量不大,但增速惊人,市场也更加细分,无糖茶品类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欢迎。在诞生近十年之后,以东方树叶为代表的无糖茶终于迎来了春天。其中,东方树叶作为品类先驱,也从“最难喝的饮料之一”摇身变成了“国内无糖茶饮的第一”。02品牌们的培育和迭代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终于开始受到国内传统茶饮企业、新锐茶饮品牌,甚至其他食品饮料企业的关注,诸多跨国、跨界企业纷纷入局。如今,无糖茶市场基本呈现出传统品牌领跑、新势力品牌紧随其后、跨界品牌初出茅庐的发展格局。传统品牌传统品牌主要以东方树叶、茶里王、三得利等为主,这些品牌都已深耕行业多年,通过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充产品线或进行改造升级来稳固市场。以东方树叶为例。2021年3月,东方树叶时隔10年后在茉莉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四款产品的基础上首次推出新品——青柑普洱和玄米茶。青柑普洱采用云南大叶种晒青茶发酵而成的优质普洱熟茶,搭配广东新会柑皮;玄米茶则是采用农夫山泉东北香米为原料,拼配使用日式蒸青绿茶。今年5月,东方树叶产品阵营再添一员——黑乌龙。这款新产品继续保持0糖、0脂、0卡、0香精、0防腐剂的特点,添加福建特级乌龙茶,并放大了“岩骨·花香”的特点介绍。自此,东方树叶共有7款固定产品。此外,东方树叶自2021年以来共推出4次限定产品,其中包括龙井新茶及桂花乌龙的三次更新迭代。桂花乌龙、龙井新茶限定的推出,是沿着季节的思路开发。既强调“每年进10天采摘期的金桂”、“从采摘到灌装,只要5天时间”的稀缺性,又兼顾茶饮入门选手的尝鲜兴趣。桂花、龙井的季节之味,在年轻消费者间打开销量。同时,品牌在包装规格上也有所创新。2019年推出的350ml小瓶装,易携带、有MINI款的可爱感,可加热瓶体的包装升级、入驻便利店暖柜的渠道拓展,更为东方树叶打开冬季暖饮新场景。今年年初,东方树叶又上新900ml大瓶装。针对青柑普洱、茉莉花茶两款市场表现较好的单品,用大瓶满足豪饮需求。新势力品牌传统品牌是在其雄厚的背景基础上继续出新,扩充产品线来留存市场,新势力品牌则是通过成分、口味、包装的创新开拓新的天地。以让茶为例。让茶在2020年推出了首款产品——高山草本系列,包括茉莉花茶、普洱菊花茶等口味。其中,普洱菊花茶这一口味乃创新之举,让茶也通过差异化打法迅速赢得了市场。2021年,让茶又推出了第二个系列产品——高山纯茶系列,包括高山乌龙、高山绿茶等口味。此后,让茶推出新系列——以葡萄乌龙茶、白桃青柠红茶为主的让茶无糖果味茶,以中国各地优质茶园的茶叶为原料,100%真茶萃取,既有鲜果和茶的清香,又有鲜果自带的甘甜。(来源:让茶官网)此外,让茶充分利用中国茶的多样性和特色性,不断推出限定品。2021年中秋期间,让茶推出高山桂花乌龙和高山桂花红茶两款限定产品;2022年春节期间,让茶推出高山金桔红茶和高山金桔乌龙两款限定产品,以金桔作为新春佳节的吉祥物。通过口味的创新、原料工艺上的研磨,新兴品牌们迅速跻身市场,分得一杯羹。跨界品牌嗅到无糖茶的商机后,其他行业的品牌们凭借其供应链优势及渠道能力“跨界”进入即饮无糖茶市场。以青岛啤酒为例。今年7月,青岛啤酒入局无糖茶领域。相比其他茶品类,啤酒在大麦上的操作更有经验。因此,青岛啤酒将其擅长的制麦技术运用于茶饮料上,推出新品「优活家大麦茶」。优活家大麦茶原料采用优质的二棱、六棱大麦,搭配企业本身的酒类实验室技术,再加上双倍高温烘焙,能够产生独特的爆米花香气。(来源:优活家天猫旗舰店)奈雪的茶则是利用其供应链优势,优选全国各地精品茶叶,萃取头道茶汤,搭配无菌冷灌装工艺,推出陈皮白茶、福建乌龙、茉莉初雪、祁门红茶四款无糖茶饮产品。(来源:奈雪的茶天猫旗舰店)03无糖茶未来的成长方向当下无糖茶饮料正经历跑马圈地的时代,各大品牌纷纷布局。对于未来新入局的玩家来说,无糖茶饮料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口味在影响消费者接受无糖茶饮的影响因素中,“清爽不苦涩”的口感降低了新消费者的尝鲜门槛,对于无糖茶饮的新用户和浅度用户来说更有吸引力,是不断扩大无糖茶饮消费人群的核心策略,也将成为推动无糖茶品类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关键点。亿欧智库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茶味清晰、清甜不苦涩、有香气是消费者对无糖茶口味的主要诉求。64.4%的购买更频繁用户认同“口感清爽不苦涩”,更能促进消费者持续购买;近半年的新用户中有75.3%的消费者认同“茶味清甜有回甘”,更容易促进尝鲜;52.2%的消费者认为无糖茶饮值得改进的地方在于其口感有明显的苦涩味道。在口味的改善上,有些品牌进行了口味创新,用果味和花香来缓解纯茶的苦涩。例如有丛气推出的果味茶「鸭屎香青梅」和「鸭屎香青柠」,以及果子熟了添加桂花的「金桂乌龙」和添加栀子花的「栀栀乌龙」。也有品牌在工艺上寻求口味突破。例如可口可乐的淳茶舍冷萃系列强调“冷萃工艺,低温慢沏”,新锐品牌“让茶”推出的高山绿茶则强调“来自海拔1000米以上高山生态茶园,100%原液萃取”。走过了被诟病“难喝”的1.0时代,接下来无糖茶品牌们更应将重点放在改善产品的口味上,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本味的同时,改善当前产品中明显的苦涩味道。功能在全民追求健康饮品的时代,无糖茶的“0糖、0卡、0添加”成为最吸引消费者的理由。随着无糖茶市场更加细分,消费者对无糖茶的功能追求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0咖啡因”。例如元气森林推出的大麦茶,配料表上只有水、烘焙谷物、维生素C和小苏打,反复打出“没有咖啡因,早晚放心喝”的广告语。(来源:元气森林天猫旗舰店)此外,“消水肿”也是一批无糖茶品牌主打的功能卖点。例如甘大力推出的玉米须茶,在满足“0糖0添加”的基础需求后,通过添加玉米须、玉竹、牛蒡根、青钱柳叶等草本原料,起到消除水肿、添加肠道活力的作用。(来源:甘大力天猫旗舰店)如何将配料表变得更干净,赋予产品更多功能性,也是各大品牌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04结语2017-2021年,无糖茶市场年复合增速达28.6%。2022年,无糖茶市场规模达到73.8亿元,根据亿欧智库预测,2025年将会破百亿。毋庸置疑,作为有着几千年饮茶历史的茶叶大国,饮茶,是刻在中国人基因里的事情。尤其在疫情唤醒后的健康生活趋势之下,未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会为口感更好、更健康的产品买单。如何结合当代年轻人消费喜好,研发出更加新颖健康丰富的产品,是未来每一个无糖茶饮品牌都要修炼的内功。新闻来源:观潮新消费
  • 双十一的第一枪,是定价权战争?

    热点聚焦 2023-10-26
    10月24日,双十一预售第1天,李佳琦便3次登上热搜,但这一次不是耀眼的GMV数字,而是平台、商家和主播之间的互相攻讦与讨伐。京东、淘宝、李佳琦以及今日下场的小杨哥和王海,正在围绕着大主播与不同平台之间定价权归属问题,对簿互联网公堂。只要“低价”的主题还在,双十一大战就会继续硝烟弥漫。“猫狗”仍在卷低价,“第一主播”李佳琦首当其冲被拉到前台献祭。淘宝号称“全网最低价”,京东提出“真便宜”口号;反内卷的拼多多,继“天天都是618”之后,喊出“天天都是双11”;抖快则持续发力直播电商,推出流量扶持和补贴激励计划。纵观全网,各大直播间的羊毛早已漫天飞舞,平台和主播纷纷推出新花样,主播们用退货也不用退还赠品的方式刺激买家下单,用抽奖免单的方式拉长观众停留,商家主推现货,拒绝预售等复杂玩法。双11购物节已经迎来第15个年头。罗永浩曾在直播中阐释购物节玩法复杂的逻辑:“通过设计复杂的折扣玩法,让有钱的人花更多钱,让愿意花时间的人省更多钱,这是一套高明的商业模式。”但一个不可规避的疑问是,各大电商直播平台365天不停地低价促销的行为,究竟是否消解了双十一的存在感呢?消解了,但好像又没有。01双十一的新常态,低价卷到极致从各大电商平台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唯品会等,到双十一的新生代玩家小红书、东方甄选和B站,各大平台的双十一主题是冲刺低价,卷到极致。以淘宝天猫为例,淘天集团CEO戴珊在此次双十一发布会上表示,电商平台正在进入“挑战中创造机会”的周期,长期品牌建设,创新力竞争将成为行业焦点。根据天猫方面的表述,2023年双十一,天猫将有超8000万热销商品实现全年最低价。此外在往年跨店满减玩法的基础上,淘宝天猫新增单品价格直降15%以上的“官方立减”玩法和“天天低价”玩法,淘宝直播则推出直播间“闪降”玩法,相关商品提供直降折扣,无需凑单满减。更核心的转变是,淘天集团从关注销售额、用户量,转向关注价格力。据澎湃新闻报道,今年双十一,淘天集团将“全网最低价”定为核心目标,包括用户、平台、直播在内的多个部门都以此作为双十一的核心考核KPI。发布会上,戴珊公布了今年天猫“双11”的三方面目标:为品牌商家获取最大规模用户;沉淀品牌资产提升品牌力;回归初心,给消费者一届快乐的“双11”。同样关注价格的不止淘天集团一家。今年的双十一启动会上,京东将主题确定为“真便宜,闭眼买”,强调将用超低价格和诚意商品,为消费者打造闭眼买体验。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在会上表示,低价是京东刻在骨子里的基因。与往年相比,京东双十一首日直接提供现货销售,在消费补贴上,除了跨店满299元减50元,消费者也可叠加20元补贴。此外,京东在双十一期间为活动商家超8亿款商品提供30天全程价保,消费者可享受买贵一键退差价服务。拼多多则在大促与百亿补贴基础上额外发放官方补贴。除了每满300减50、每满200减30的促销活动外,百亿补贴也首次上线了“单件立减”玩法,相关会场商品商家直降10%,再叠加平台补贴券实现立减15%。同时,年度降价榜、品牌折扣、直降百元等活动将上线拼多多。拼多多双11大促项目负责人表示:“今年的电商大促正在回归大促的初心,为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这也是拼多多一贯坚持的理念。”抖音则以官方立减活动为主打,双十一期间,抖音商城单品价格将直降15%起。而相比过去的跨店满减玩法,本次双十一抖音决定,由商家自己决定折扣比例。整体来看,双十一各电商平台对于性价比和服务能力的竞争,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摒弃复杂规则,向消费者让利,已成为各平台的关注焦点。与此对应的是,消费者体验也将在本届双十一来到一个全新高度。02从狂欢回归节日在平台与品牌商家热战双十一的同时,消费者心态也在发生变化,从一年一次的薅羊毛变成了理性下单。在早期的双十一,消费者看到的是海量营销宣传,从电视媒体到网络媒体、平面媒体、户外媒体,双十一以闪电速度深入千家万户。2009年,淘宝双十一只有27家商家参与促销,当天成交额仅为5200万元。到2021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已经来到5403亿元。十几年里,双十一的影响力爆炸式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眼下,双十一正在从全民级的消费狂欢日,蜕变为一个有仪式感的节日。首先,大促周期的延长,削减了双十一的冲击力。在早期,双十一购物节还是一场用一天时间豪赌业绩的试验品,但平台与商家很快发现,这种把消费潜力集中在一天挖掘的模型并不是最优解。商家需要更长的备货周期和销量预测,物流行业需要分散突如其来的高峰,消费者需要更多时间来筹备购物规划。正因如此,2016年阿里巴巴率先将双十一从24小时延长至24天。这保障了产业链各方不再仓促迎接消费峰值,能做到有序应对。而与此同时,双十一的紧张节奏也有所松缓。其次,海量带货主播、电商新势力平台的涌现,分散了消费者的视觉焦点。电商平台主会场不再是消费者的唯一选择,整个网络都能找到双十一的踪迹。李佳琦的双十一经历就是行业竞争的缩影。有京东采销人员吐槽头部主播李佳琦“二选一”,由于京东销售某商品的售价低于品牌此前与李佳琦签署的“底价协议”,导致京东被品牌投诉,要求赔偿违约金。这位采销人员满是不解:“补贴费用完全是京东自掏腰包,是我顶着巨大压力,牺牲了整个部门的毛利才做到现在的价格。试问个别超级头部主播因一己私利损害品牌商长期发展,伤害消费者基本权益的二选一行为,是否已经构成违法”?当低价成为各平台各主播的核心竞争力,所有玩家都试图构筑属于自己的价格护城河,越来越多的低价商品涌入市场,消费者产生惊喜的阈值被拉高,很难再对某个促销活动产生惊喜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双十一的影响力在削弱。对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双十一仍然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消费节点,很多不急于一时购买的商品,诸如日用洗护,零食酒水,电器家居,都值得留到双十一再入手。相比过去那个分秒必争的全网狂欢,如今的双十一更像是一个真正的节日——约定俗成,循规蹈矩,所有人都已适应节日带来的消费节奏。03不必期待双十一再进化这届双十一展现出一种趋势——电商大促节日的进化,高峰期已经过去。双十一的玩法能否再进一步,达到现象级,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曾经有消费者在社交网络吐槽称,我怀念曾经的双十一,没有复杂的套路,直接在日常价格基础上降价,和朋友各自总结一份攻略然后交流心得,那才是真正的购物节。如今,在历年购物节的打磨下,双十一的玩法越来越趋近平台、商家、消费者之间的黄金平衡点。对小红书、东方甄选、B站等电商新势力来说,它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从传统电商平台学到一套高度成熟的大促玩法。以消费者促销玩法为例。这届双十一中,各平台的玩法表现出高度趋同的特性,例如复杂玩法与省心直降的统一。在任何一个主流电商平台,跨店满减加补贴直降的结合打法已经成为标配。手懒与手勤的两派消费者都能很快找到自己的场域——追求更高折扣,就紧盯大促时间,提前扫货领券凑满减。追求快捷方便,就到各平台的官方直降会场,搜索对应商品下单购买。再如大促时间。在这届双十一,由京东带动的现货开售浪潮在各平台蔓延开来,多个平台选择将双十一预售期提前。对消费者来说,购物节不再是与时间赛跑的战争,无论从哪个时间点切入双十一,消费体验的区别不会太大。此外,商家与平台的经营哲学正在发生根本转变。商家正在从过去的从大促中盲目追求业绩,转向以可持续盈利为目标;电商平台也从关注用户增长与销售体量,转向关注消费者体验。在本次双十一竞争中,全网最低价已经成为各平台的竞争核心。以天猫为例,天猫双十一期间将上线“天天低价”活动,相关商品将获得平台官方流量扶持。对消费者来说,成熟期的双十一不会再作出大幅度的玩法调整,但这已经足够。在历经多年博弈后,平台、商家、消费者都找到了参与双十一的最佳姿势。这样的大促未必能带来太多惊喜,但它一定适合更多人。新闻来源:新熵
  • 亚运会催生体育狂潮,赛事流量带火杭州文旅

    热点聚焦 2023-10-19
    亚运会即将拉开帷幕,这一盛大的国际体育赛事吸引了来自亚洲各地的运动员和观众。亚运会是一个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平台。运动员、教练和观众来自不同国家和背景,他们在这里互相交流、学习和分享。这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并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国际社会的分歧。比赛期间,人们也有机会了解和欣赏其他国家的文化,这有助于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人口为4.4亿人,预计2025年体育产业人口将达到5亿人。自中国参加奥运会以来,累计获得286块金牌,其中夏季奥运会夺得264块金,冬季奥运会取得22金,体育强国名副其实。  在2010-2025年中国体育行业GDP占比及预测中,中国体育行业GDP占比不断增多,体育行业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市场发展前景十分良好。  亚运会激发新一轮的健身热潮  亚运会的关注度不仅体现在电视收视率和门票销售上,还表现在体育用品和装备的销售激增上。每当这类大型赛事临近,体育用品店和线上平台都会迎来一波购物热潮。球迷购买各种队服、球鞋、配饰以示支持,这为体育用品行业带来了可观的销售额。  中国消费者购买过的体育用品种类多样,涵盖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2023年中国消费者购买过的体育用品种类中,71.9%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过运动服装类,57.2%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过运动防护用品类,53.2%的消费者表示购买过鞋类。体育产业发展带动体育消费,体育用品行业也将得到相应发展。  随着国内人均消费能力的提高,居民的运动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康与解压需求也成为中国健身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加之近期大量体育赛事的持续举办,人们的健身热情被极大点燃,健身房、健身器械等相关行业发展势头强劲。数据显示,在2010-2024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及预测中,2022年中国健身器材市场规模为628.5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为799.6亿元。中国健身器材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有望迎来新发展。除体育用品销量的激增外,杭州全民健身热潮也在持续涌动着。健身房、瑜伽馆、游泳池等健身设施在城市各个角落涌现,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健身选择。而线下门店的健身用品、运动装备和营养品的销售也迎来了增长。今年上半年,浙江省体育局发布了《2021年浙江省全民健身发展指数报告》和2022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结果。在全省十一个地市中,杭州市的“全民健身发展指数”得分最高,为88.03分。而在具体指标中,杭州市在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幅、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增幅、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每万人拥有健身步道公里数增幅、千人拥有注册体育指导员人数和增幅、城镇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农村体育场地面积年增幅、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年增幅、人均体育消费金额等10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这些数据,都显示了体育运动之于杭州的意义所在。亚运会的临近为杭州带来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体育运动、健康生活和商业机会紧密相连,共同推动着杭州的发展。随着亚运会的举办,或许可以激发更多人投身健康生活。城市健身产业的蓬勃发展,以及杭州在国际舞台上的光彩表现,亚运会所激发的健身热潮将持续推动着这座城市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亚运火炬为杭州文旅添油加火杭州亚运会即将拉开帷幕,这项备受瞩目的体育盛事不仅将汇聚世界各地的顶尖运动员,也将为杭州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据杭州文旅大数据预测,亚运会期间,杭州将迎来近年来最为密集的游客潮,外地游客量将超过2000万人次。初步测算,今年1-6月,杭州市共接待游客5353.3万人次、旅游收入915亿元,按同比口径,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64.5%和65.3%。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亚运会的举办促使城市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古老的建筑、传统的手工艺和丰富的文化活动成为吸引游客的亮点。西湖、宋城、雷峰塔等地成为游客探索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热门景点。近日,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杭州市加快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试行)》提出,推进重大旅游项目招引与建设。对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年度投资达到总投资30%以上的项目,优先保障土地和资金要素。对投资总额超过5000万元、建设期一年(含)以上且列入省级、市级重大项目库的旅游项目,补助标准为五档分别为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项目按照综合评价确定的档次给予补助,这不难看出杭州对发展其旅游业的决心。亚运会作为国际性的大型体育赛事,必将为杭州注入强大的旅游能量。预计,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媒体人员和体育爱好者将会涌入杭州,为城市的旅游业带来巨大的拉动效应。然而,这也意味着杭州需要应对前所未有的游客挑战,包括交通疏导、住宿安排、旅游资源合理分配等一系列问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餐饮、酒店和旅游等相关行业也在亚运会期间受益匪浅。游客和观众涌入主办城市,刺激了餐饮业的增长。酒店预订率上升,甚至一些城市会因此而兴建新的酒店和住宿设施。旅游业也因人们前来观看比赛、游览城市而蓬勃发展。举办亚运需要兴建体育场馆、交通设施、住宿和娱乐场所等,这些基础设施不仅在比赛期间发挥作用,还将为城市的未来发展提供便利。正如2008年因北京奥运而兴起的一些地标性建筑——奥森公园,如今已经成为了全民健身的代名词。园区内也经常举行一些长跑主题活动,最有名的莫过于一年一度的“光猪跑”。距离奥森公园一公里远的鸟巢,也已成为北京地标性建筑和歌手演唱会的“指定合作”场所。此外,鸟巢西侧的水立方在奥运后也成为了全民游泳的场所。亚运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事,也是经济的催化剂,其为城市带来了重要投资机会的同时,也提升了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了城市的发展。亚运会电竞赛事热度高涨杭州亚运会即将于9月23日开幕,在亚运会开幕前一个多月,赛事的相关门票就已经开始销售。其中,门票销售情况最好的项目是上一届亚运会才刚刚进入赛事的智力项目——电子竞技,且电竞票价相对其他项目50-100起的票价而言,已贵了不少。(图片来源:杭州亚运会公众售票官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竞赛事是仅限于电子游戏爱好者的盛事。2020年12月,电竞正式被宣布成为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意味着电竞不再是小众爱好或亚文化,而是可以和传统体育赛事一样登上国际舞台的竞技项目。本届亚运会上,电竞将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竞赛项目,原定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亚运版)、和平精英(亚运版)、炉石传说、刀塔2、梦三国2、街霸5和FIFA Online 4等8个项目,其中英雄联盟、王者荣耀(亚运版)、和平精英(亚运版)和FIFA Online 4等4个项目是由腾讯自研或代理的,将于9月24日-10月2日登场。腾讯集团宣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达成合作,成为杭州亚运会持权转播商。腾讯方表示,杭州亚运会期间用户可以到腾讯视频、腾讯体育、腾讯新闻、腾讯网、微信、微视、王者营地、和平营地、掌上英雄联盟、虎牙直播内观看亚运电竞比赛。其他领域中,腾讯也在发挥着其在电竞的优势开展布局。在电竞入选项目占据四席的腾讯系先后推出电竞咖啡馆、电竞教育以及电竞酒店等衍生市场,未来还将以“数字IP+城市产业”相融合打造全新商业模式。如今电竞产业与众多传统领域加速融合,催生多种业态融合发展,激发消费潜力。奢侈品、汽车、金融等新品类纷纷加入“电竞+”的行列。而在传统文化旅游、特许经营/周边商品消费意愿方面,电竞用户的上涨幅度同样明显。如EDG、BLG等多家知名电竞俱乐部也纷纷开始在更多元的商业领域里进行探索,希望以“传统IP+衍生产业”的合作模式来打通电竞未来商业变现之道,进而让行业成为万亿市场。电竞作为“亚运正式项目”,对品牌赞助而言有着极大吸引力,区别于以往的电竞赛事,亚运会比赛将电子竞技这一运动推向了其他的圈层,传统体育的观众也会关注到亚运和电竞的关系,进而达到“破圈”的效果。“亚运会正式项目”的身份证明了电竞项目所蕴含的市场价值,这无疑将提升资本方对于电竞行业的关注。亚运会的举办也吸引了企业的赞助和投资。大型企业通常会成为亚运会的官方赞助商,这不仅提高了它们的知名度,还加强了它们在市场上的地位。此外,亚运会也激发了创新,例如在体育科技和电子竞技领域,这些创新在赛事之后会继续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众多利好让电竞项目除了实现突破圈层,更在于无论“社会正面认可”还是“商业潜力”等领域都会得以爆发,对行业未来发展起到巨大作用。借助体育赛事,中国体育产业实现稳步增长,居民体育运动、消费热情也十分高涨。日益强盛的综合国力,优质良好的场馆设施,拥抱世界的开阔胸怀,热情欢迎的游客观众,都让中国成为了承办相关体育赛事的不二人选。从基础设施到人文关怀,中国也将继续用心筹办好每一场体育比赛。在这股强有力东风的吹拂下,相关部门与单位应积极进行体育产业布局,促进相关产业的优化与完善,从而实现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和消费升级。新闻来源:(艾媒网)亚运会催生体育狂潮,赛事流量带火杭州文旅